【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是啥意思】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!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
这是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的经典名句,其中“千里共婵娟”一句广为流传,成为表达思念与祝福的佳句。那么,“婵娟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一、
“婵娟”一词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月亮的美丽和皎洁。在苏轼的词中,“千里共婵娟”意指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,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与美好祝愿。
“婵娟”并非指具体的人或物,而是借代月亮,象征着纯洁、美好、团圆与思念。它承载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情感的寄托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释义 |
婵娟 | 美丽、皎洁的样子,常指月亮 | 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 | 用于描写月亮或表达思念 | 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 |
千里共婵娟 | 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明月 | 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 | 常用于节日或离别时的祝福语 | 寄托思念之情,表达团圆愿望 |
三、补充说明
“婵娟”在古代文学中多用于描绘女性的美貌,如“婵娟女子”,但在苏轼的词中,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——即月亮的美称。这种借物抒情的手法,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含蓄与深意。
此外,“千里共婵娟”也常被现代人引用,在中秋、春节等传统节日中,表达对家人、朋友的思念与祝福,成为一种文化符号。
四、结语
“婵娟”一词虽简单,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对月亮的赞美,更是对人世间情感的寄托。在“千里共婵娟”这句话中,我们看到了古人对团圆的渴望,也感受到了跨越时空的温情。
通过理解“婵娟”的真正含义,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,也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