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实践合同有哪些】在法律实践中,合同根据其成立方式和生效条件的不同,可以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。其中,实践合同是指除了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,还需要交付标的物或完成特定行为才能成立的合同。以下是对常见实践合同的总结。
一、实践合同的定义
实践合同,又称“要物合同”,是指合同的成立不仅需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,还需要一方当事人实际交付标的物或完成特定行为,合同才正式成立。与之相对的是诺成合同,后者仅需双方达成合意即可成立。
二、常见的实践合同类型
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践合同类型及其特点:
| 序号 | 合同名称 | 定义说明 | 是否需要交付标的物 | 是否需要完成特定行为 |
| 1 | 借款合同 | 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,并承诺按期返还的合同 | 是 | 否 |
| 2 | 保管合同 | 保管人接受寄存人交付的物品并妥善保管的合同 | 是 | 否 |
| 3 | 质押合同 |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,作为债权的担保 | 是 | 是(移交动产) |
| 4 | 担保合同 | 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约定,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责任 | 否 | 否 |
| 5 | 租赁合同 | 承租人支付租金,出租人将租赁物交由承租人使用、收益的合同 | 否 | 否 |
| 6 | 赠与合同 | 赠与人将自己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的合同 | 否 | 否(但附义务的赠与需履行) |
| 7 | 运输合同 | 承运人将旅客或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的合同 | 否 | 是(运输行为) |
> 注:部分合同如租赁、运输等,在实务中可能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,需结合具体条款判断是否为实践合同。
三、实践合同的特点
1. 成立条件严格:除意思表示一致外,还需有实际交付或行为。
2. 风险较高:若未完成交付或行为,合同可能不成立,导致权利义务无法实现。
3. 适用范围有限:相较于诺成合同,实践合同的应用场景较少。
四、结语
实践合同在法律实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,尤其在涉及财物交接、担保等方面。了解不同合同的性质,有助于在签订合同时明确权利义务,避免法律纠纷。对于日常交易和法律事务,建议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与合法性。


